当前位置:2026年世界杯16强门票 >> 体育之城

蓬勃发展的徐州武术

发布时间:2013-7-21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特大城市。古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徐州交通便捷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徐州历史文化悠久,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其建城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徐州是气功导引术、养生学家、性学创始人彭祖的故乡;是道学天师张道陵的故里;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佛寺“浮屠仁祠”即诞生于此。

    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为徐州书写了无尽的璀璨光华,四百年的两汉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为徐州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因此,素有“两汉文化看徐州”之说。徐州汉文化以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为代表,世称“汉代三绝”。

    徐州多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秀丽而不含造作,雄浑而不显粗糙。青山黛水,红花绿树,亭台楼宇,珠联璧合,交织成一幅壮丽锦绣的山水画卷,令人心醉神驰!

    近年来,徐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和打造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加投入,加快改革的进程,着力壮大经济实力,强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268个地级市中位居前茅。

    徐州武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有着厚重的历史内涵和自己独特的武术流派。自秦末以来,徐州武术更是英才辈出,独秀华东,至今传承不衰,雄风犹在。据庄子在《刻意篇》中的记载,5000多年前徐州人彭祖首开中华养生气功之先河,所以,徐州是中华武术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92年徐州市的沛县第一批获得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徐州武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勾勒出徐州人在这一文化的熏陶中所形成的勤劳、勇敢、不屈不挠、重义诚信的品格,积累了徐州宝贵的文化资源。

    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崇文尚武的精神,历练和塑造了豪爽侠气、有情有义、见义勇为的醇厚民风。这种民风,在今天对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社会,都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徐州武术历经五千年陶冶嬗变,不断丰富成熟起来,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到秦末汉初,更是声名大振。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文化养育了民众习武防身的风气,成为了一种民间传统文化习俗。练武自卫,舞枪弄棒遍及市井乡野。徐州武术界名人辈出;徐州人宋武帝刘裕,靠尚武好勇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举旗北伐,收复失地,成为英勇无敌的将领。元末全国农民大起义,徐州人刘福通在淮北首举义旗,后成为朱元璋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清王室入关之后,禁止汉族人民习武或藏兵器。但徐州地区的武术活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成为义和拳早期活动的中心;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徐州籍武林志士纷纷拿起大刀长矛,走上战场,奋勇杀敌。1937年,徐州人少林拳师宋月明参加抗日义勇军,担任大刀队队长,杀敌无数,屡立战功。1938年,少林拳名师许本生,在冯玉祥将部任武术教官,因战功卓著被冯玉祥将军授予一等战功奖和“大刀神”称号。1943年,徐州籍心意六合拳拳师李克俭,在日伪政府组织的比武大会上,与日本著名柔道名家交手,打败了日本武士,灭了日寇的威风。徐州拳师张体月,被日军包围在一所屋内,只身战胜了五名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类似徐州武林高手的故事在徐州民间广为流传,多不胜举。

    徐州尚武之风,悠久而炽烈。如今,徐州的武术事业开展的如火如荼,名扬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其中不乏有:彭祖养生气功、徐氏北派少林拳、大洪拳三晃傍、梅花拳、小八极拳等优秀地方富有特色的拳种。可以说徐州是中华武术拳械门派富集地和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一、指导思想明确,发展目标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徐州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武术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武术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促进武术事业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为重点,牢固树立大武术观,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相结合;武术文化和武术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了武术人才、武术文化市场的服务体系,明确了在一定时期内武术文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全面加快发展武术事业的步伐,全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在全市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武术事业发展机制和竞争有序、运转高效的市场环境,习练武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术事业的发展。为加快徐州武术事业发展,更好地传承推广独具特色的徐州武术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徐州市采取了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大力参与的发展方针,培养出一大批武术名家和优秀武术运动员。武术已经成为徐州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目前全市各类武术馆(校)、辅导站点达1600余个,每天坚持习武健身的市民达120多万人,在徐州市武术运动协会注册的个人会员达7000余人,自2008年以来的5年间,先后有79人次获得国际武术比赛冠军。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徐州拳师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华武术文化的使者;如1987年6月,应日本日中协会的邀请,徐州市武术教练孙荣一老师率团赴日本进行武术交流。1985年,徐州硬气功表演团,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丹麦、挪威、墨西哥、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作表演,将神奇的中国功夫展现给世界人民。

    一些外国武术爱好者也纷纷来到徐州学习中国功夫。徐州武术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二、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全市武术资源

    为加快武术事业的发展,徐州市政府成立了武术事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武术事业的全面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武术运动的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了以组织管理体系、规划目标体系、标准评估体系、传承推广体系、活动培训体系和科学创新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武术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各县(市)区政府也成立相应的对接机构,努力抓好本县(市)区武术事业的发展。徐州市各级教育部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积极推动“武术进学校”活动;出台了武术馆(校)教学目标评估管理办法,将武术馆(校)的教学内容纳入教育行业的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评估体系。市体育局、市财政对市武术协会、老年体协、武术馆校等,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优惠,极大地调动了全市武术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三、建全激励机制,搞好评优创先

    市财政、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和改善办公条件专项资金中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发展武术事业,专款专用、逐年递增,并加强监督管理。提倡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武术事业发展。把民办武术馆(校)建设纳入城乡教育发展统一规划,对其建设用地按照供地要求给予了相应照顾,地价就低,后期建设相关费用给予适当减免。民办武术馆(校)享受国家、省、市支持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教职工在业务培训、教龄和工龄计算等方面享有和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市武术事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开展评优创先活动,对为武术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特别是武术比赛世界冠军,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倡导勇于进取,不断提高的拼搏精神。

    四、营造宣传氛围,做到家喻户晓

    全市各媒体通过专刊、专访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武术文化,各级体育部门利用节假日、“全民健身日”等时机,适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武术展演宣传活动。市武术协会还自建了徐州武术官方网站,创编了《徐州武术报》,并制作了有关徐州武术发展的影视专题片等。大力宣传徐州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扩大传统武术的社会影响,提升了徐州武术的知名度。

    五、抓好武术社团组织建设,促进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徐州市着重抓武术协会的组织建设,武术协会领导班子成员中,企业家、高学历武术研究型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多层面反映了武术协会领导班子的社会性、广泛性、科学性和代表性,为武术协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干劲。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徐州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市武术协会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武术协会能够树立大武术观,积极推动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7000多名个人会员,47个团体会员的体育社团组织。2011年获江苏省AAAA级体育社团称号。徐州市武术协会还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总会、徐州市体育局、徐州市体育总会授予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群众武术工作先进单位、标准化管理达标单位、量化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抓好“武术六进”工作,激发群众参与武术健身的热情

    根据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徐州市近几年来紧密围绕“武术六进”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广泛发动、因地制宜的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武术协会认真贯彻国家《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纲要》,因势利导,精心组织武术交流展示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和武术爱好者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目前全市各武术拳种都相继成立了拳种拳法研究组织,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以及各县(市)区武协的武术活动逐步向乡镇、社区延伸扩展。社区和乡镇的武术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有力的推动了全市武术运动的开展。

    全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在社会武术组织的配合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活动。四年来,全市参加武术交流展示活动的群众达三百七十多万人次。为扩大影响,强化宣传效果,每年组织千人以上的武术交流活动在10场次以上。徐州市体育局、徐州市体育总会、徐州市武术协会坚持每年在“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都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嘉年华和武术交流比赛等活动。每年参与活动的市民都在九十万人次以上。

    徐州市每年至少举办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社区武术交流比赛五次以上,各县(市)区每年坚持开展武术进社区交流活动也在两场次以上。据统计,全市每年参与各类武术交流比赛的市民在七万人次以上。

    市武术协会、各基层武术组织、企业武协均能在积极参与全市各项武术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武术六进”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武协在促进和发展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坚持武术为职工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繁荣了企业文化,促进了职工队伍建设,他们以“强员工体魄,注企业活力”为指导思想,利用工休业余时间,举办多种形式的辅导班,以吸引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举办武术交流比赛,相互切磋,提高技艺。推动了武术在企业中的推广普及活动。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武术活动,努力拓宽武术健身渠道,使广大职工以强健的体魄,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

    徐州市注重抓好中小学武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努力开展“武术进校园”工作,积极鼓励普通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目前武术已经成为中小学体育科目中的必修课,并将其列为体育中考的选考项目。市体育运动学校健身休闲专业也增设了武术教学,培养了一大批文武双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组织高水平武术教练员和武术名家走进学校,免费开设武术讲座和培训班,在全市实施了“千名体育教师大练武”工程,使武术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武术健身的需求,近几年来,全市建设了数百个群众健身场地,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就近参加武术健身的需求。积极引导武术社团组织将活动向基层延伸。徐州市特别注重支持社区、村镇武术活动的开展。广泛开展了武术专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为全市武术馆(校)、辅导站点和开展武术教学的中小学校培养武术师资;以社区为单位,定期举办群众武术展演活动和比赛,积极组织开展武术活动先进社区评选工作,社区、乡镇的武术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七、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打造武术人才基地。

    几年来,徐州市在加强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向上级专业运动队输送优秀武术人才方面狠下功夫,成效显著。武术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达到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水平。徐州市还积极构建武术裁判员科学培养和选拔机制,重点培养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武术裁判员晋升考试,鼓励武术裁判员参加各类武术比赛的执裁工作。制定了武术馆(校)评估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有效引导和大力扶植社会力量兴办武术馆(校),加强资源整合,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围绕保安、保镖、武警、武秘等现代服务需求,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武术馆(校)。评选出办学成果突出、人才输出较好的武术馆(校),建立徐州市武术人才培养基地,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徐州市体育局、徐州市武术协会坚持常年举办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规范教练员、裁判员队伍,提高教学和执法技术水平。全市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武术教练员有1141人,注册武术裁判员322人。在做好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的同时,为推动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先后选派三批懂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参加中国武术协会和江苏武术协会组织的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的业务培训,现已有20多人分别考取了国家级或省级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考评指导员资格证。全市有近四千人获得中国武术段位。

    八、抓好品牌武术赛事,提高徐州武术知名度。

    通过赛事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调动广大群众习武健身的积极性,促进全市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仅2011年徐州市参加省级以上的比赛五次,共获得奖牌235枚,其中金牌163枚、银牌50枚、铜牌22枚。至2012年9月徐州市已连续九年举办徐州市传统武术比赛和太极拳(械)锦标赛,参赛运动员累计达到25569人次,这两项赛事是我市的品牌武术赛事。

    徐州市在坚持每年举办五次市级武术比赛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和承办省级以上的武术赛事。仅从2010年以来徐州市运动员参加的高规格武术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就不难看出,徐州武术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2010年徐州市选派13名运动员代表江苏省参加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取得10金、10银、7铜,并获得团体第三的优异成绩。

    2011年3月在香港第九届国际武术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七千多名武术强手参加了比赛。我市仅有四名选手参赛,却取得8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的辉煌战绩。

    2011年5月我市成功承办了2011年第九届全国双节棍邀请赛,在赛场上我市选手捷报?传,总成绩名列前茅。

    2011年8月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大赛在太极故里焦作举办,该赛事有33个国家和地区,345支代表队,358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规模为历届之最。我市有23名运动员参赛,一举夺得29枚金牌,10枚银牌和7枚铜牌,同时取得集体项目第一名的佳绩。

    2012年6月徐州市成功承办了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全国农民武术比赛。徐州市运动员获得金牌251枚,占大赛金牌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六。

    2012年11月徐州市武术协会受江苏省体育局的委托选拔30名运动员代表江苏省征战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取得39金、18银、11铜的辉煌战绩。位列31个参赛省、市、自治区、行业体协代表队之首。

    通过承办、参加各种武术大赛,促进了我市武术运动的普及于提高。有力的宣传了徐州,提高了徐州的知名度。

    九、鼓励武企联合,实现互惠双赢

    鼓励热爱武术事业、支持武术发展的企业家加盟赞助赛事活动,使徐州武术文化的发展景上添花。通过合作办赛,既展现了企业文化和武术文化,又体现了社会兴办武术,武术服务社会的新景象。

    徐州市武术协会与企业合作组建了武术表演团,奔赴新疆、内蒙古、陕西等地对江苏省援疆的干部、职工、企业家进行了多场慰问表演。2011年底由企业出资,为武术协会建造了一座近1500平方米的徐州武术馆。武术馆的建成为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培训和武术表演团的日常训练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极大的改善了武术训练条件,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创建地市级全国武术之乡,推动武术事业的全面发展,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牢固树立武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徐州武术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积极整合武术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了武术演艺团体,策划编排了独具特色的武术表演项目,积极参与大型社会活动表演、文艺影视表演、商业庆典表演等活动,通过有偿表演,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产业化的形成。

    2011年5月,徐州武术表演团为来徐检查指导工作的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世界武术联合会主席、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于再清,国家武管中心主任、中国武协主席高小军,江苏省体育局长殷宝林等领导同志进行武术表演,领导同志对武术表演团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我市武术工作的发展做了充分的肯定。

    2011年10月,在“徐州市第十四届经贸洽谈会暨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40多名武术运动员凭借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技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受到来宾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十一、抓好挖掘整理工作,创建地市级全国武术之乡

    徐州市按照“全国武术之乡”的评选条件,积极健全了保障机构,完善了训练场地、设施,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强了经费保障,群众武术普及程度和竞技武术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徐州市还不断加强了对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调查、搜集、征集、抢救和整理研究工作,成立了徐州武术研究院,全面梳理徐州武术发展脉络,系统开发徐州武术资源,初步建立了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档案和保护名录,组织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目前,徐氏北派少林拳已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彭祖养生气功也在积极准备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市还制定了传统武术传承人制度和评选办法,实施武术传承人政府授予机制。

    历经传承与创新,徐州武术已不仅仅是一种拳脚运动、一种健身之法,它更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着东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可以说,武术作为徐州特色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徐州的一个文化品牌,是徐州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徐州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对建设文化强市,推动全市武术事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这对于弘扬和振兴徐州武术文化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徐州武术资源,全力把徐州武术更好地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这既能提升徐州的城市品位,张扬徐州的风采气度,又能振奋人心,激发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徐州、建设徐州、献身徐州的巨大热情,积极投身到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徐州的伟大实践中。

    徐州武术,国之瑰宝,叶茂根深。进一步开发利用武术资源,弘扬武术文化,以武为媒,凝聚起徐州人的“精、气、神”,必将为徐州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徐州的武术事业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徐州武术一定能够走向更高、更新、更强。